培才校史(my School1a,2c,3j,4a,5j,6j)

教育为启发民智,富强国计之重大事业。创办一间学校,始期匪易,守成更难, 非群策群力难望其成。语云 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 即此意也。

我校创立于1932年,地处海噬穷乡僻壤之亚亦布爹。据称斯时,此弹丸小村镇,仅有村民二十余户而已。校舍须租一间平房作为课室,创办培才学校,首任校长为徐基。教师一位,学生十一、二人,乃由李牺文(李克苏令尊)及张子宜(张金增令尊)等人发起,首任董事长为张子宜。日军南侵时,此规模甚小之学校亦遭捣毁,家私、教具等荡然无存,校史记录亦然。创办人或镇内耆老非他往,则作古,故初期之学校状况已无从考查。

马来亚光复后,在镇内诸先贤之亟极号召复办暨获得村民热烈支持下,终于1946年初成立建校委员会,积极进行筹募基金,大兴土木,同一年一幢二间教室之校舍建竣,斯时仅有三位教师,学生五十人。

翌年学生激增,原有二间教室不敷应用,校董因此向李克苏先生租赁其住宅,楼下二间店面仅充课室,教师已增至七位,学生人数已超过一百五十人,斯时校长为辜郁霖,组织与教学方面已渐上轨道。不幸于1948年五月紧急法令实施,辜校长因故去职,校政改由其辜芳炽先生掌管。追至直同年第二学段后期,辜氏辞职返回中国,遂由王德荣先生出掌校政。

此时学校几乎处于无董事部组织状态下飘摇经营,盖镇内人士均避免某种政治上之牵连,故不涉足校董,经此突然之变更,教师多离职,仅三名留任,当时此地局势不安,环境恶劣,村民被迫迁,致使学生人数递退,仅剩约百人而已。嗣后数载,我校于极困难中惨淡经营,因此短期间经费与师资均缺,社会环境动荡不安,幸得在职诸位老师为我华族子女而设想,克尽已职,通力合作,献出为教育而教育之伟大精神,我校能平安继办。

迨1952年初政府施行薪金制,我校遂成立董事会监理校政,并接受政府部分津贴金,在董事长张子宜先生之大力支持号召下,学校之一切均有显著进展,学生亦相应增加。

我校历尽患难尚能继续不辍,诚属不幸中之大幸也。际此校务方期发展之当儿,不幸之不幸之事再度发生。1952年3月中旬,租赁之二间课室被祝融光顾,家具等化为乌有。无奈近二百名之学子只得集中总校二间课室授课,其拥挤及环境之恶劣,不言而喻。

董事部诸公有鉴于斯,遂组成建校筹委会,公推曾瑞埔先生为建委会主席,积极展开筹募工作,并征得严秉先生租借校地,前后发动二次募捐,共得一万八千九百元,成绩斐然,于1995年初动工兴建,年杪一座四间课室及一间办公室之校舍终于竣工。翌年正月八日敦请东海岸三州总视学管黄鸿明先生主持开幕,正式迁入上课。此幢校舍之建立,遂奠下我校嗣后十多年以来之进展。曾瑞埔先生于1952 年起担任改校董事长,直至彼于1984 年辞世。任该校董事长长达30余载, 对该校之贡献与建树,功绩彪炳。


由于学生人数逐增,课室不敷容纳,本区学子往往向偶,被派他校就读,致使家长难免有怨言。 本校董事部有鉴于斯,遂于1967年向教育局申请另觅 地 建 校(因当时之校地属私人者)。 几经波折,终于1975年,当局不负众人之企望,实现建校计划,征地四英亩,拨款二十一万二千元做建校之用,但当时又因技术上之枝节问题,遂延至1977年8月开始动工兴建。1978年6月杪,一幢双层巍峨矗立之校舍终于建竣,同年7月22日正式迁入上课,环境焕然一新,嘉惠本区我华族莘莘学子,功德无量也。

该校校长王德荣1978年退休。1979年,教育局委任该校教师张秀珍暂摄校政。同年8月1日,陈瑞光接掌校政,至1990年6月21日荣休,由陈浴球副校长代执行校长职务。

1990年9月,詹永欣校长被派出任本校校长,詹校长于1992年9月16日调升彭亨州教育局华校督学,林松英校长受委接递詹督学留下得空缺。林校长上任以后,与本校董事长及家教协会合作无间。在董家教互相配合之下,本校硬体设备大有改善。1993年本校增建生活技能室一间。

1995年,本校食堂获得扩建,使学生能在较舒适的地方享用食品。1998年,耗资RM685,000的新座课室建竣。同年,在社会热爱华教人士慷慨捐献下,一座耗资80万令吉巍峨多元用途礼堂,终于耸立于我校校园,使莘莘学子受惠,并于1999年9月25日,敦请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DMSM博士主持开幕。

礼堂计划完成后, 董家协马不停蹄地展开筹建篮球和排球场工程。 此项工程获得热心人士热烈响应捐助建筑材料, 董家协支付建筑费。这个耗资约2万令吉的工程终于在2000年初竣工, 并恭请本区州行政议员拿督简东亮主词启用礼。

遵循教育局指示, 本校将于2003年开办学前教育班, 只收25名学生, 将优先录取家境贫寒, 兄弟姐妹人数众多及靠近学校的学生。

在教育部精明教学计划下, 本校也获得教育部拨款建筑一座双层电脑室, 并提供硬体设备,软体设备则由校方自行添购。一旦电脑室建竣, 校方将进行精明教学计划。届时, 学生将有机会上网, 教师也将以精明划方式教学。 校方的行政系统、 资源中心、学生事务等也将逐步电脑化。

回顾培才能有今天的成就, 先贤创校的精神令人敬佩, 历届董家协成员、 校长、及教师们的耕耘不容抹煞, 以及爱护华教热心人士的支持和赞助也居功不少。祈望各爱护华教者秉承先贤办校的毅力和苦干精神,群策群力为培才而努力和贡献。趁校庆70周年, 谨祝培才的前途能够与天地长存,与日月同辉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